双牌县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,着眼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在建立“微网格”、开展“微服务”、办好“微实事”上狠下功夫,推进“五个到户”走深走实,架起了党群服务的“连心桥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
全面联户,建立“微网格”。一是建立一个联系网。严格对照“县级党员领导联系不少于2户,乡镇(管理局)、县直和省市驻双单位党员联系不少于5户,农村党员联系不少于2户”的要求,全县4985名党员结对群众15212户,联户党员与所联系户通过微信、电话等形式建立直接、快捷的联系网络,随时保持信息畅通和相互联系。二是发放一个政策包。按照政策全覆盖的要求,统筹乡村振兴、农业农村、自然资源、林业、水利、住建、教育、医保、卫健、人社、民政、残联等10多个部门,梳理产业发展、粮食直补、退耕还林、教育资助、医疗救助、养老保险、救助救济等各项政策20余个,整理成政策“服务包”,由联户党员发放到联系群众手中,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,充分保障群众基本利益,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。三是张贴一张联系卡。发放双牌县党群联心“五个到户”便民联系卡15000多张,对联户党员和群众的基本信息、联系电话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,由联户党员张贴到每户群众家中,做到一户不漏、户户见卡。四是记好一本记事本。制作双牌县“五个到户”民情走访记事本,联户党员随身携带,对联系户家中出现的生活困难、致富难题、邻里纠纷、陈规陋习等问题及整个工作开展情况详细记录,备案在册,每月解决销号。

主动入户,开展“微服务”。一是每月定期入户走访。联户党员采取“亲情走访法”,每月至少到联系户中入户走访一次,外出务工的每月电话至少联系一次,随时掌握联系户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,对症下药开展服务。打鼓坪乡河源村党员马凤嫒,坚持联系服务群众已有20多年,活动开展以来已到联系户家走访30多次。二是红白喜事入户帮忙。联户党员认真梳理联户家庭全年红白喜事情况,主动上门入户,提供服务。工作开展以来,共有200多名党员参与联系户红白喜事服务500多次,帮助搬桌椅、倒茶水、买物资、贴对联等,受到了群众的好评。三是家庭变故入户看望。联系户家庭人员出现重病、突发变故时,联户党员入户帮其进行心理疏导、买药送药、宣传健康知识等,帮助尽快康复;遭遇自然灾害、人身安全等突发事件时,及时了解情况,协助处置。在联户党员的关怀帮助下,全县遭遇自然灾害和家庭重病的30多户群众,迅速走出家庭低谷,恢复正常生活。今年初春,单江村遭遇大雪,村党总支书记刘文军带领8名党员为出行不便的结对户送大米20余袋。四是矛盾纠纷入户劝解。联户党员对所联系户出现家庭内部不和或者邻里矛盾时,及时入户,准确了解事情原委,加强交流沟通,做好矛盾化解和稳控工作,共协调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,化解疑难杂症20多个,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。沙背甸村黄仁建与黄梅生之间本为邻居,因土地纠纷一直不和,今年以来联户党员周厚林多次组织两方调解,实现和好,化解了两家二十多年来的恩怨。五是乡村振兴入户推动。通过每月召开乡村振兴月例会,积极引导群众全面参与村产业发展、环境整治、乡风文明、社会治理等村级事务,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,为乡村振兴献言献策。理家坪村群众多次反映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,今年村党支部书王钟铃组织村民召开月例会集体研究,村集体种植大棚蔬菜50亩,新建一个土特产加工厂,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幅提高。

精准帮户,办好“微实事”。一是联户党员办好一件实事。联户党员立足工作岗位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列出工作清单,每年至少帮助联系户办好一件民生实事,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。二是单位组团帮扶一个产业。驻村帮扶后盾单位通过联户党员组团联村,充分发挥人力、资金、技术等优势,帮扶村里发展主导产业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,引导农户参与经营。在后盾单位的帮扶下,全县发展了盘家民宿、沙背甸香芋、冲头沃柑、潘家漯藤茶、单江萝卜、九甲黄桃、朝阳油茶、阳明山黑木耳等多个产业,带动2000多名脱贫户就业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。三是联户家庭展现一种新貌。联户党员积极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,在勤劳致富、发展生产、整治农村陈规陋习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奋勇争先,联系家庭在家风家貌上有了新变化。霞灯村村民唐生辉在联户党员陶能善的教育引导下,告别农村陈规陋习树立新风,养成每天清扫的好习惯,积极参加全县文明创建系列评比活动,被评为全县“最美庭院”。